辛弃疾西江月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
靖康之难后,宋朝北方大部分土地被金国占领,南宋偏安一隅,一心求和。而那些力主抗金的义士满腔热血,终身为收复祖国故土而努力,最后结局无一都是失败。也是因为如此,那些有志之士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,希望在他们手上,宋朝能收复故土,实现祖国统一。有关于“示儿”的诗词,最为人熟知的应当是陆游的《示儿》:
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
这是陆游写给儿子的诗,表现了陆游的心愿,以及对大业未成的遗恨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后代子孙的期望,希望在他们那一代,神州大地已经统一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今天我们要读的是辛弃疾的一首《西江月》,也是“示儿”,写给他儿子看的。
万事云烟忽过,一身蒲柳先衰。而今何事最相宜?宜醉宜游宜睡。
早趁催科了纳,更量出入收支。乃翁依旧管些儿:管竹管山管水。
平生经历都如云烟般消失,身体也越来越孱弱,好像秋天的蒲柳,过早衰老了。现在对我来说做什么最适宜呢?就是饮酒、游玩、睡觉。
以后家里的事就都交给你们了,官府催缴租税,你们就早点完纳赋税。家中的收入和支出,你们也要心中有数。你们的老父亲我也还要管些事儿,就是管竹、管山、管水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隐居瓢泉时所写的,此时的他经历过了无数坎坷,从年少轻狂到如今的“蒲柳先衰”,时光夺走了他的青春,却没有浇灭他的志气。这首“示儿”词,反映的是辛弃疾的家庭生活,他说自己年岁大了,要把家里的生计交给儿子,自己就游山玩水,赏菊栽竹,多么惬意的生活。
这首词外表写得非常悠闲,再细细读来,我们却能感受到辛弃疾内心的愤懑、不平。辛弃疾是一个战士,他在敌占区时,就加入起义军,带领着精兵杀入敌营,活捉叛徒,又带兵回归南宋。他为抗战事业呕心沥血,却不被主和派所容,最后隐居上饶。这十几年来经历的风雨,最后只是如“云烟”飘过,看起来真的是风轻云淡。下一句“一身蒲柳先衰”写的是他的身体。“蒲柳”是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,年岁大了,身体自然是不如从前。很多资料在这里都解释这是辛弃疾的不满之词:抗战的英雄如“蒲柳”先衰,而投降派在朝廷上却如“长青松柏”,多么讽刺。这样解释不是没有道理的,南宋长期以来就是主和派占主导地位,力主抗战的人大都被贬在外。最后,辛弃疾也无可奈何,既然隐居乡村,那么醉酒、游玩、睡觉,这是事是最修身养性的了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辛弃疾虽然报国无门,在退居乡村后,依然教育子孙们要遵纪守法,按时纳税;同时还“量出入收支”,勤俭节约。这些是辛弃疾嘱咐的家事,一个隐居的老人,如果不爱国,怎么嘱咐儿孙这些事情?交代了这些事后,辛弃疾并非就不管事了,他要做的是“管竹、管山、管水”。
“宜醉宜游宜睡”和“管竹管山管水”,这是一位退休老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,这样的生活是辛弃疾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后才真正想过的。现在,他壮志未酬,祖国还未统一,他过的这种生活是“伪生活”,这种“伪生活”是隐藏不住他内心那个炽热的心,是不能让他安顿的。辛弃疾和陆游的经历相似,陆游临终前写下《示儿》,悲哀没能见到祖国统一,而辛弃疾也在临终前喊道“杀贼!杀贼!杀贼!”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td/66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