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江月三山作也曾慷慨激昂,也曾独自

西江月·三山作辛弃疾贪数明朝重九,不知过了中秋。人生有得许多愁,惟有黄花如旧。万象亭中殢酒,九仙阁上扶头。城鸦唤我醉归休,细雨斜风时候。

惟有黄花如旧

这首词是辛弃疾在福建福州所作。

宋光宗绍熙三年至五年(-)辛弃疾宦闽,曾任福州知府兼福州安抚使,为一方大员。

在这三年间,辛弃疾强吏治,清土匪与豪强恶霸,增强军备,政绩显著。但谁料想居然又被言官弹劾为“残酷贪饕,奸赃狼藉”“酷虐裒敛,掩帑藏为私家之物,席卷福州”。遂于绍熙五年七月被罢。

据《辛弃疾年谱》(蔡义江、蔡国黄编著),这首词作于被罢之后:“作者于本年七月被劾免官,但尚逗留三山“。为什么逗留三山呢?他被罢后,恰好赵汝愚新为相,辛弃疾还心怀一丝希望,希望朝廷万一回心转意,为自己正名,并使自己再建功业。

所以这首词绝非强赋闲愁,在字面下面集聚、交织着的是无限的失意、焦灼的等待与微茫的希望。

不知过了中秋

■词的上片写期待,写失落,写不甘,写执着

词的起句就说明“似有所期待”:“贪数明朝重九,不知过了中秋。”

数,计算;贪数,焦急地计算。这两句倒装写起,说,一天天数着日子,眼见着中秋节已过,重阳节又到。

依照惯常理解,这两句似是说时光飞逝,转眼到了重九。但如果联系当年背景的话,恰好相反——

这两句写出了等待的焦灼。辛弃疾目前的状况是度日如年,他多么希望新相上任,旧俗为之一改。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还在其次,关键在于能否让他这个曾经的北归之臣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呢?

可是,人生,人生啊——“人生有得许多愁,惟有黄花如旧”。

从字面上讲,意思是人生有很多烦恼忧愁,只黄菊年年盛放,岁岁如旧。

黄花如旧?是如旧时之秋菊盈园?还是如旧时之采菊东篱?

辛弃疾的眼前定会出现陶令之菊。

——陶潜在《九日闲居》中写道:“敛襟独闲谣,缅焉起深情。栖迟固多娱,淹留岂无成。”

什么意思呢?爱菊不仅在于修篱种菊,南窗寄傲,更在栖居之外寻求人生有为,事业有成!

是以幼安的“黄花如旧”指称的是偕(菊)隐江湖,应以功业有成为前提。

人生固多娱,栖居多美好,然淹留无成则愧卧菊丛——这就是人生之愁的来源。

上片抒发的是辛弃疾的忧愤之情,但在忧愤之情之中又想向朝廷表明一片孤忠之意。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恶意打压,但还是希望能救亡图存,一展抱负。

城鸦唤我醉归休

■词的下片写幻灭,写绝望,写选择,写归隐

当事业无成,人生无路可走的时候,人是不是要有别样的选择呢?怎样填补那些焦急等待后希望成空,痛苦异常的时日呢?

《辛弃疾年谱》指出:“词结尾表示已知政治气氛不利,决计归休,与作者秋后方离闽亦相吻合。”

在下片,写了辛弃疾绝望后第二种选择,以酒消愁,浇胸中块垒:

“万象亭中殢酒,九仙阁上扶头。城鸦唤我醉归休,细雨斜风时候。”

“万象亭”,福州府衙后的凉亭,叶梦得所建,后为纪念辛弃疾又重建;“九仙阁”为福州于山上的建筑;“殢(tì)酒”,沉溺于酒;“扶头”为醉后情态,在辛词中有很多带此词的诗句。

陶潜在《九日闲居》中还有一句:“尘爵耻虚罍,寒华徒自荣。”

——酒杯早已蒙尘,因为无酒可消愁绪,只好空对盛放的寒菊。

虽辛弃疾被诬陷,已罢官,但百姓与官吏心知肚明,所以三山旧城,万象亭上,九仙阁里为辛公饯别的酒还是足够的,不会像陶渊明那样酒爵蒙尘。而辛弃疾更借此一醉方休。

但是他心里明白,他该走了,虽然家人不在,只有“城鸦”提醒他,醉了,应归去,当罢休了,正当斜风细雨时候,人说不须归,真的应当归了!

当希望如泡影般破灭的时候,还能怎么办呢?终于,五十四岁的辛弃疾的眼前又出现了江西上饶带湖边上他的“稼轩”庄园的影子,家人翘首,稚子候门,衡宇之下,有酒盈樽……

寒华徒自荣

稼轩词多慷慨激昂,但亦有压抑多悲之词。后者如隐居带湖时他曾赋“而今识得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天凉好个秋”。

而现在的他,人生的磨难又多几重,人生的况味又明几分,因而对痛苦的诉说又比平常曲折了很多。

相对他的《永遇乐》《丑奴儿》《清平乐》《鹧鸪天》,这首《西江月》似非绝妙好词;但辛弃疾在福州的心路历程似以此篇概括最佳——虽然,他在福州留下了不下三十首的词作。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kz/6702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